最新文章
- 郸城壶艺大师郭阳明郑州之行2020-08-22
- 郸城县举办首届青少年书法绘2020-08-18
- 墨蕴春秋.李国宾.李东明父子2020-07-12
- 中州艺术馆向您介绍许国安花2020-03-07
- 春天不会迟到(组诗十首)2020-02-26
如果说1.0的艺术区是由艺术家原生态聚积形成,2.0 的艺术区是政府介入后的大规模开发,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是由产业转型引发,现在3.0的艺术区则意味新一轮的转型,它的背景是城市更新,金融资本时代与互联网经济的全面来临。它同时意味着必须在2.0的规模基础上找到新的发展模式,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首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 现场
艺术区的困惑:“打造”之难
无论从本土经验还是国际范式来看,艺术区的发展具有某种共性,全世界的艺术区都几乎从旧社区的改造起步,艺术家进入后通过艺术与创意改旧换新,逐渐使之变成具有文化地标性质的时尚区、商业区,随着商业化程度的成熟,租金越来越贵,艺术家被迫撤离。中国发展成功的艺术区也似乎不能规避这样一条轨迹,一路见证了中国艺术发展历程的原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建国将这一过程中艺术家处境形容为“梁山好汉的落草”。
“最早的艺术园区是艺术家的自发聚集,有点像梁山好汉落草在水泊梁山。他们纷纷摆脱体制的桎梏,落草在艺术创作的原地,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艺术创作的第一次爆发。吸收自由创作的空气固然是美好的,但是他们也需要物质的支撑,于是艺术区艺术家的自发聚集让位给市场主导。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一张无边无际充满魔力的网,艺术家本应当在网中央。但是,市场的主导并没有按照良好的愿望进行。曾经的艺术区引进了旅游、商品、酒店、饭店、品牌店。于是,人们发出疑问,艺术区没有了艺术家,还叫艺术区吗?究竟是商业区,还是旅游区?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困惑。”
艺术区的灵魂旗帜是艺术与创新,如果说商业化是全世界艺术区在市场环境中的一道魔咒,那么在政府的推动与资本的进入下,中国式的艺术区发展所面临的独特优势与困境又在哪里呢?政府的介入很大程度推进了艺术区与艺术的发展,但正像原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建国说的:“政府的主导并没有像我们期望的那样顺畅发展。”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当代艺术很大程度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谈到这个问题张建国说:“市场主导下的艺术,最大的进程就在于中国的当代艺术,我们都在追求中国艺术‘走出去’,甚至实行了‘走出去工程’。但是,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走出去”工程最完美的就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可惜,我们的政府还不承认。”
798艺术区董事长王彦伶用一首打油诗来形容政府开发与艺术区之间的关系:“中央一令,文创先。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央的命令掀起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各地政府都积极响应,但又摸不着、碰不着、不好干,找不到抓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政府的眼界应该是什么?角色定位应该是什么?艺术园区的发展发生一定要有核心的逻辑,以经济学的指标来进行商业评估,国外政府对艺术区的发展也有大力支持。但是,我认为政府直接运营,艺术区必死无疑。这其中政府扮演怎样的角色是非常有意思的。”
横在艺术园区发展两端的一头是政府与资本,另一头是艺术家。政府、开发商寄希望于更大力度、更快速的发展,但艺术与文化往往还有不由人为因素确定的部分,它的生态性决定了其本身包括着众多综合性的因素。正像重庆北碚新区管委会主任王菊梦说:“听完大家的讨论,我很有启发,就是要把政府的政策和艺术家的需求对接起来。不然的话会成为两条平行线,不相交。政府都是想拼命地‘打造’,而艺术家需要的是‘生长’的环境。生长的环境又需要土壤、肥料、阳光雨露。”
在政府与开发商反复谈到要规划与“打造”艺术区时,站在学院研究者立场的中央美术学院管理学系主任赵力提出,在打造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以开放性和包容性来培育园区的文化生态。他说:“近年来,规划性的艺术创意产业园不断涌现,试图将打造文化地标、营造城市新形象作为先期规划目标。因此,这样一些创意产业园的选择地点一般是在城市的新区,或者是规划中的副中心区域,硬件标准比较高。但是,在交通环境、文化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滞后的现象。这些与传统的文化区域相隔甚远又缺乏文化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存在着很长的发展周期,需要大力维护。所以从现阶段来看,成功的例子不多。”
“艺术创意产业园的内生系统并不停留在打造全产业链上。讨论这个问题不是文化创意产业园最根本的问题。大家要打造全产业链,什么是自我的特征和属性呢?形成内生的系统是为了进一步支持园区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生态,这对艺术创意产业园是非常重要的。多元化的文化生态才能有效对接多元化的文化艺术的社会需求。这种现实需求的对接才使自己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包容性。”
中央美术学院管理学系主任 赵力
开发商的难题:土地与税收
除了众多不确定性因素,摆在开发商面前最具体的两个难题是土地与税收的问题。观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在北京做了3万5千平的文化产业园,据观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李保刚先生介绍,“观唐集美术馆、画家俱乐部、企业经营家俱乐部、收藏馆、博物馆于一体。与此同时,我们还收购了拍卖行、文化公司、网站,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有产品源和六个渠道。观唐希望通过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及资本市场的力量提升文化产业。有一个问题是这个产业从土地到政策、立项、资金都很难得到政策支持,所以我们的立项都不是以文化产业开始。”
“因为我们要上市,就必须经过上市公司的审计,文化公司的很多审计是不合标准的,没有先例。中国第一位的审计公司也进入了,我们付了半年的审计费,最后还是退出了。到最后,还是有一家审计公司愿意为中国文化市场的开拓承担风险,最后做成功了,这在中国是开天辟地的事。因为还没有在中国境内上市的文化产业公司。”
公司成功上市,但经营过程中观唐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高额的税务问题。“我们是一个文化公司,10万块钱买一张画,20万块钱卖掉,实际上只有2万块钱的收益。首先,要代扣20%的个人所得税,还有17%的流转税,而且没有抵扣,是销售额的17%。还有四小税,后面是差价25%的所得税,在交完这些税之后获得利润是非常难的。但是,资本市场很客观,只认钱,不认人。没有业绩,不符合标准,就得不到市盈率,就不能得到投资,也不被资本市场认可。我们只能把重头产品放在国家对文化产业支持的省份,比如西藏、江西。我就把母公司设在北京,重头的全资子公司设在对文化产业支持的省份,去年勉强做到了2.2亿的净利润。为什么艺术行业不能跟资本市场对接?就是因为税收的问题。如果我都在北京交税,3亿都不够。这也是政策问题,发展文化产业,不在税收上有所突破就很难推动。”
关于资本市场对艺术产业园区的推动作用,虽然李保刚先生有些夸张的形容——“在中国,金融和艺术的结合还处在农耕时代”,但他同时也表示了积极乐观的一面:“我做了将近20年的投资和地产,肯定没有人评估我的企业能达到100亿。实际上我的文化产业做了半年,利润只有2亿,而目前评估的PE已经可以达到120亿。这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欢迎文化产业的,文化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可以按照50倍的市盈率来做。而且只是PE值,还不是挂牌以后,相信挂牌以后会超过80倍,按照去年的业绩也可以达到200亿。如果明年做到50亿,就会达到400亿。说明资本市场支持文化产业。”
另一家开发商中融集团2015年力图打造别墅区模式的博物馆群落“长安一号”项目,中融集团董事长倪召兴同时也是一位资深藏家:“对我们来说,一个最大的瓶颈是知识产权的问题,真假之间没办法说清楚,这个问题不是我倪召兴可以解决的。第二个瓶颈是税收问题。进口的油画的税率是29%,宝石的税率是33%,而国外相同产品的税率只有3%。”
除了税收,关于土地问题,财富地产集团董事长王喆说:“我觉得园区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问题。按照商业土地开发,艺术家是承担不起的。在顺义买一块商业用地,大概是1000万一亩,朝阳区的低价已经3000万一亩,这样的房子是艺术家买不起的。除了税收问题,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问题。”
针对土地问题,上海红坊总裁郑培光提出了他不同的看法:“我们在做红坊招投标的时候,政府的要求是做艺术家工作室。我说这个地方不合适。因为在淮海路这么具有商业价值的一块地,要让它具有更高的公共性才能发挥价值。这么好的地块给艺术家,关起门来搞创作,不跟大众分享,它的价值是被降低的。后来我们紧接着在上海的宝山区做了第二个园区,是一个典型的驻地园区,从2008年现在一直有稳定的驻地艺术家,而且有驻地计划,每年都会跟艺术家合作艺术项目。我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做这个园区,环境不错,很安静,最合适做艺术家工作室的。在短期内不能解决土地问题的时候,确实可以找一个非常适合艺术家的地方,相对比较安静,交通还算便捷,打造比较合适的园区。这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能做的。法国的枫丹白露就是偏远地区,艺术家也不想拥有这块土地。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不想拥有房子,房子没有用,作品比房子好多了,只要找到适合创作作品的地方就可以了,不要有产权。政府却给他们批出一块山清水秀的地方,可以吃喝玩乐,我觉得这对艺术家更合适。”
产权问题之下存在的是打着艺术区的名义的房地产开发,参与论坛的另一位发言人,徐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雪春就此列举了两个例子,也可看作是国内假借艺术区之名圈地的典型案例:“有一个开发商就以做张伯英艺术馆的名义开发了80亩土地。政府以文化产业用地的价格批了建设用地。只过了两年,这个馆的建设就销声匿迹了,资产倒换了1个多亿,找不到人了,只好政府买单。因为这个开发商搞了一些集资活动。另外一个案例是有一个开发商以给喻继高先生盖纪念馆为名要了一块土地,最后成了企业的会所。”
艺术区到底有没有模式?
“我们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在跟政府交流的时候,很多政府都跟我说你们用30分钟才能阐述清楚,但实际上他们只想听3分钟或者是30秒。怎么才能说清楚这个问题呢?政府官员经常教育我们要向深圳学习。虽然中国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一再强调原动力,但我们对原创本身非常排斥,总是鼓励发展出口创汇最多的产业。”——谈到不同区域艺术区的发展独特性问题,成都蓝顶艺术区负责人、蓝顶美术馆馆长金延的处境有些两难。成都是西南当代艺术重地,但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比,其艺术资源还有所逊色,而跟以设计作为创意核心并联动产业发展的深圳比,成都的产业化优势又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蓝顶艺术区的发展模式显得并不算清晰,但金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吸引原创型的人才是蓝顶的立足之本。
“蓝顶艺术区在发展过程中,至少留住了大量的当代艺术的原创人才,也吸引了北京、上海的大艺术家。我们的观点是一个艺术区的形成,首先是它的核心创意层次的形成。当核心创意人群一旦形成,如果我们推动它,它会更快。如果不推动,它也会慢慢形成。我们自己不是资本集团,也不是政府力量,只能做最初的最有爆发力和最正确的事情。在核心区,通过土地产权的方式获得了永久性的土地产权。在这个地方聚集最核心的创意人群,力争成为发展和增长点。”
“我也经常接待参观者、采访者,他们总是会问一个问题‘艺术区可不可以复制’。我的回答是蓝顶是一个当代艺术的聚集区,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这样的条件。但是,它的精髓是可以复制的。在我看来,有三点必须考虑。一是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区域的优势资源在哪里?二是顺着区域优势资源的产业链和区域发展的横向纵向的产业链关系在哪里?三是能不能在现行的政策下找到产权概念上相对的稳定性。如果能够准确地判断和回答这三个问题,我觉得就完全能够找到北上广深之外的产业园区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成都蓝顶艺术家杨冕工作室
蓝顶青年艺术村
如果说全国的艺术区很多还处于摸索阶段,那么对于全中国艺术区最多的北京,寻求差异化的发展问题己摆在了面前,王立新是北京酒厂艺术区的策划者,从前几年开始,他开始着手规划北京的T3艺术区。
“我当时就在琢磨一定要做一个有别于北京范围内的艺术区,一定要跟大家不一样。所有的艺术区在前期都是二房东,都是租赁关系,可变因素太多。所以我们在做T3的时候就坚定地要解决土地的问题,要从二房东变成一房东。我们想把这个艺术园区打造成真正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定位就比较高端,瞄准的目标人群是国内一线的艺术家。怎么吸引这些艺术家呢?首先要建立自己的产品竞争力。现在回过头来想是比较冒险的量身定做方式,我们是在2009年做的。在座很多人都是做传统房地产开发的,大家都知道设计成本是很大的费用。用流水线的方式去做,成本肯定会低很多。如果我们用量身定做的方式,成本肯定很高。但是经过评估,我们认为走这步棋比较靠谱。”
“首先,我们把人群定位成现当代艺术家,他们对空间有特别苛刻的要求。很多成功的艺术家,他们买了大别墅,并不能搞创作,是很痛苦的。在别墅里享受不了几个小时,就要跑到画室去画画,昏天黑地的画,再开车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回到别墅。这种状态就催生了艺术家需要的产品,又能创作,又能住,还具有展示功能。这就催生了T3的基本定位,量身定做打造艺术家的工作室。为了说服政府,我们又把工作室抬升了一级,并不是打造简单的艺术家的工作室,而是打造杰出艺术家个人艺术馆,具备创作功能,还具备少部分的生活功能。从我做T3艺术园区的七个年头来看,我的体会是艺术家不太关注产权问题,他们关注的是跟产权相关的安全问题,他们关心的是园区能不能安全的经营下去。因为艺术家不会拿着房子倒买倒卖。我们通过工业园区的手段解决了产权的问题,在招商阶段算是做得比较圆满。”
“接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园区怎样持续发展,这也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园区的布局。区政府答应给我们500亩地的规模,而现在已经建成的T3艺术园区的A区不到60亩地,3万多平米,入住的艺术家有80位。在进行园区布局的时候,我们要考虑艺术家的分类是很重要的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都是艺术家,但传统艺术、当代艺术这几个群体是格格不入的。在招商和定位的时候,我们比较好地进行了梳理,将相近似的艺术家群体集合在一起,在园区里还会配套引入画廊,我们引进了两个藏家。我们一直想引进画廊这样的机构,但目前我们还是一块生地,大家感觉比较偏僻。在产业布局上,我们希望它的配套设施是非常完善的。3万7千平米有10%的面积拿来做公共设施和艺术会所,包括小物品超市、小酒吧等等。艺术产业园要有产业链,我们在做园区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要把它做成立体的产业。现在入住都是国内大名鼎鼎的艺术家,而且是做艺术教育的。所以我们要打造T3国际艺术学校。有很多老师要退休了,这一辈子的梦想就是搞教育,很多在体制内不能形成的教育梦想,可以继续在T3发挥余热。我们要把招进园区的每一个艺术家都当做企业的金矿,共同寻找发展机会,这样才能让艺术园区持久发展,而不仅仅是成为房东和房客的关系。我们还会做一些艺术家授权的艺术衍生品。”
北京T3艺术区
艺术区发展到3.0阶段,己到了追求差异化的竞争力阶段,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坛论上提出的:“艺术区在初始阶段,可能谈得更多的是共性的发展、共性的特征和规律,也包括比照国际上的优秀基因。但是,随着艺术产业园区在全国更大范围内的普及,我们特别提倡艺术产业园区的地方特色、区域特色、城市特色。就像我们讲的城市建设在今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要特别克服和纠正‘千城一面’的问题。同样,艺术产业园区如何依托城市发展,根据城市的性格和特征,形成自己的特色,似乎也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进行更多经验的交流,或者提倡更多理念。”
结语:在文化消费的大背景下,城市里没有艺术空间,没有被艺术妆点气氛的公共空间、公共美术,是难以想象的。中国式的艺术产业园区在不同城市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发展进程。理想与现实总是交错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光有政府与开发商的热情是不够的,艺术机构的专业化能力的提升,包括学院的参与,都是一种智能力量的所在,集结更多的专业领域共同筑力才是未来艺术区发展的希望,而尊重艺术,尊重文化也许是在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时最应该把握的核心价值理念
QQ:673556228 微信公众号:zyysgrj
手机:13393938966 管理
Copyright © 2015 中原艺术 版权所有 All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8002243号 邮箱:zk3190110@163.com